一个现代化新区的协同发展之路
《下注平台》杂志记者 蔡春玲 《下注平台》杂志记者 范吴瑕
站在川渝高竹新区竹苑平台上远眺,这一边,连片的现代化厂房、平整宽阔的道路;那一边,在建项目工地塔吊林立,繁忙有序……3年多来,川渝高竹新区从蓝图到实景,从“试验田”到“丰收田”,川渝企业不分彼此,形成上下游协作、产供销畅通的产业集群,一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火热图景,在这26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徐徐展开。
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。2020年12月29日,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设立川渝高竹新区,新区由四川省广安市和重庆市渝北区部分行政区域组成,肩负着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任,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与改革的前沿阵地。
新时代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川渝,对两地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。2020年1月3日,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重大部署: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2023年7月,在四川考察时强调,要坚持“川渝一盘棋”,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。2024年4月,在重庆考察时强调,重庆、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,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“双城记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下注平台》强调: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。”
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《下注平台》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,是加强协同、破解跨省域一体化发展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的创新尝试,体现了川渝两省市坚定的改革决心。
“协调联动、务实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改革的基础,即‘一套班子、两省市人马’,按照‘一家亲、一盘棋、一体化’理念实现共建。”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新区从体制机制入手,围绕“怎么管、怎么建、怎么分”等尝试“破题”,创新“小管委会+大公司”的运行管理体制,在土地、财税、人才等方面实现政策择优使用,按照“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、增量收益五五分成”的原则构建利益分配机制等,直取改革“要害”。“最大特点就是叠加了川渝两地的政策优势。”广安市委区域协调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,新区的独特吸引力就在“政策就高不就低、成本就低不就高”。
这“一高一低”,呈现出的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。“扎根”新区多年的四川亿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民成深有感触:“企业不仅可以择优选择川渝扶持政策,还能享受当地工业用地成本、水电气要素等优惠。”他算了一笔账:新区工业用地成本要比重庆、成都低50%左右,水电气要素成本低15%以上。同样,作为最早一批入驻新区的企业之一,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跨省申报“产学研”科技合作项目,获得重庆50万元研发经费,还可通过跨省域一体化供电系统,就低选择使用四川电力,用电成本减少超两成。通过“一高一低”,推动市场要素自由流动、优化配置,新区在打破区域壁垒,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”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